宛州十城,青石是最北、最老、最小的一座。[1]青石別稱橡城,因為城中遍植橡樹而得名。[2]它位於南暮山脈東端,是扼守中宛兩州在楚唐平原上交通往來的咽喉之地。[1]由於地勢開闊,青石周圍無險可守,從青石向北,經百里峽到下唐的萬宜關,這是南北的唯一通道,一路四百里都是四車寬的灰石官道。[2]
城體是在河絡舊城的基礎上興建完成的,河絡的精心佈局加之數代城主的經營,造就了這座宛州十城中唯一築有堅固防護城牆的城市。[1]城牆高七丈,堅固難攻。千年以前[何時?]曾作為河絡的王都。[2]城中有河絡掘出的六口深井(大方井、安樂井、甘澤井、六龜井、四眼井、平井[2]),每月二十五日起都會湧出三天的胭脂魚,堪稱奇景。城北的黃洋嶺是南暮山的支脈,盛產晶石。青石周圍百里平原上只有一條壞水河,因為潮汐作用,海水倒灌情況嚴重,無法飲用,也極少魚蝦存活。整個青石周邊地區的主要作物是抗鹽鹼的黃黍,這種作物比較粗糲,青石的糧食相當大的程度上靠外界運輸,因為緊靠楚唐平原,又是交通要道,所以轉運方便,而黃黍則更多被用作飼料,這也使得青石長期擁有着宛州牲畜貿易中心的地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