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奇幻世界百科

创世神话[]

盘鞑天神赐给夸父熊的力量,赐给羽人鸟的翅膀,赐给河络土拨鼠的爪子,赐给华族狐狸的心。蛮族则具有鹰的眼睛、虎的威猛、狼的敏锐和犬的忠诚。[1]

外貌和生理[]

蛮族的平均身高比华族略矮,而身体则强壮得多。他们的头发以金色和褐色居多,也有一些是黑发或红发,略有蜷曲。大部分蛮族人喜欢蓄发,有的直接将长发披散在脑后,也有的喜欢将头发束成粗长或细碎的辫子。[1]

服饰[]

蛮族长期生活在北陆的草原,以捕猎为生,因此以兽皮包裹身体是最常见的御寒方式。尽管鄙视东陆华族的柔弱,蛮族却普遍倾慕东陆的物质文明。仿效东陆形制的棉袍在蛮族中极为常见,而从东陆和宁州羽人那里交易来的丝织衣物则只有贵族才穿戴得起。[2]

蛮族的饰品较为简单,普通的牧民女子一般只能佩戴天然的花草作装饰;男子甚至不做刻意修饰,在他们眼中,刀剑和盔甲就是最好的装饰,而一个佩戴首饰的男性是柔弱的,具有女性色彩的。有时贵族们会用珍稀动物的皮毛或特定器官作饰品。[2]

分布[]

大约在东陆华族的胤末年间,蛮族社会处于高级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之间。领土主要在瀚州,也包括殇州和宁州的部分。部落不仅仅是蛮族的基本组织,而且有其相当鲜明的特征。当时的北陆一共有六个主要部落,分别是青阳、阳河、朔北、澜马、沙池和九煵。另一个部落真颜因为反对“库里格大会”而被盟主青阳联合 六部剿灭。[2]

宗教信仰[]

以种族区分,蛮族是人类的一个分支,但是就蛮族的精神信仰、社会结构和生存状态而言,他们更接近自己西方的邻居——夸父。长期以来,蛮族王权与神权的合一使得原始的神秘文化融入整个民族,从政治一直到风俗。简单地归纳,维系蛮族社会的基础是从创世神话中演化出的祖先崇拜。[2]

蛮族部落的划分很难追究其缘由,其实各部落之间的生活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可能是神话信仰的问题。不过神话的主干还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到细节有着微小的差别。各部落的神话模式包括唯一的主神盘鞑和他的使者谱系。[3]

整个星空就是盘鞑天神的象征。盘鞑天神通过在人间选取使者从而传递自己的意志。这个天神的源头根据东陆学者的推测是缘于盘古神话,尤其是他的身体变成天空,和盘古的身体化为大地和天空的天地神创学说是接近的。[3]

盘鞑天神划分了疆域,并对九州所有的种族进行了赏赐。华族、羽人和河洛居住在东陆,夸父居住在西陆,整个北陆则属于蛮族。因此,殇州的夸父和宁州的羽人被视作侵犯了蛮族领地的敌人,造成了夸蛮和蛮羽间不定期的军事冲突。[3]

蛮族神话中并没有将魅归为智慧种族,但也不像夸父巨人那样对魅怀着天然的憎恶,而是将魅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大部分蛮族在遇到魅时,会鄙视对方或者产生好奇。蛮族神话中也没有提及蛮族与华族的关系,但是从神话中可以看出,蛮族并不喜欢他们在东陆的同宗,甚至大多数蛮族认为华族贪得无厌,恩将仇报,对蛮族的天神盘鞑不敬,必须受到惩罚。这也是蛮族长期以来觊觎东陆领土的原因之一。[3]

巫师[]

蛮族的巫师相当于人类的秘术士,通过星辰力量获得强大的精神力。合萨意为天师,是蛮族巫师的首领。巫师在蛮族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普通的万人部落中巫师数量只有个位数,且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成为巫师。蛮族巫师学习的秘术派系较为单一,除了修习寰化系秘术的星象学家外,大多数蛮族巫师选择郁非系秘术,只有个别人修习暗月系或是其他系秘术。蛮族巫师同时也负责部落的祭祀,《石鼓卷》被蛮族巫师视为法典,《石鼓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向所有蛮 族公开的,记载了创世神话、蛮族的由来以及教化大众服从部落首领、贵族和巫师;第二部分才是巫师们私下修习的星象教典和秘术书。[3]

前面提到的《铁沁图说》也是一部关于未来的未来之书,它和《石鼓卷》构成了蛮族的预言和神秘文化体系。[4]

政治制度[]

根据《铁沁图说》的记载,盘鞑天神为蛮族划分了各自的领地,因此产生了现今不同地区的蛮族部落。《铁沁图说》宣扬部落的首领都是盘鞑天神的使者,他们具有祖先高贵的血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蛮族的权力争斗史上,任何一支新兴的部落,其首领都合会自称是盘鞑天神的使者。蛮族对自己的部落首领相当忠诚和服从。整个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顶端是部落首领,下一级是贵族和巫师,再下一级是武士,武士以下是普通的蛮族百姓,最底层是奴隶,包括因破产而卖身的蛮族,部落之间或是与其他种族战争中被掠来的俘虏等。[4]

蛮族部落人数从数千到数十万之众不等。部落数量的饱和主要是由于资源的饱和,再也没有多余的土地供给新的部落。其间,部落间彼此的吞并和分裂不断重复,由于吞并和分裂大抵相当,使得蛮族部落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数量。[5]

库里格大会[]

蛮族拥有一个名义上的政治共议制度——“库里格大会”,“库里格”在蛮族语言中意为“都坐下”,表示平等。库里格大会不定期召开,由所有部落的共主——“大君” 召集。在大会上,不论部族大小,都有机会平等地坐下来说话。各部落的内部事务是大君无权管理的,他只负责召开库里格大会决定诸如战争、迁徙和新大君确立等等大事。原本库里格大会是一种早期的民议制度,大君的人选由各部共同推举的,但是随着某些部落掌握了强大的军力,大君也就变成了一种世袭的尊号,是称霸的部落首领的另一重身份。[5] 在填盍纪,北陆草原最有实力的部落是青阳,青阳的首领于是成为大君。库里格大会至此已经有了五百余年的历史,从早期小部落之间的松散联盟,渐渐演变成一个制度和体系都比较复杂的草原议会。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库里格大会就是诸部势力倾轧的一个舞台。[5]

经济制度[]

大部分蛮族部落仍然习惯于游牧的生活,由于时常需要迁徙,他们并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来自于农耕部落或东陆的商队会定期给他们带来工具、盐巴、茶叶、烈酒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然后带走他们的牛羊、皮子或者珍贵的野生药材。交易中偶尔会用到金银,而它们此时往往是作为首饰而不是货币的形式出现。[5]

婚姻和家庭[]

叼羊会,这是一种古老的择婚制度,为了选取草原上最善于驾驭骏马、最强壮、最勇敢的年轻人,有待嫁女儿的家庭会在帐篷前竖起一根长杆,其上挂着三条玄色的狐尾。但凡看见这个标志的未婚年轻人都可以参加叼羊,母家放出一头善于奔跑的岩羊,脊背染红,年轻人们不得使用武器,仅仅带着鞭子和绳索上马,要将岩羊夺回。最先夺到岩羊并且带着它返回帐篷的年轻人,就是新郎。[6]

但是渐渐的演变下来,叼羊会已经变成了一种婚礼形式。一般人家选定了女婿之后,会有一个小小的叼羊会,几个和新郎友善的年轻人会假意和新郎争夺,但是最后一般都是任随新郎夺得岩羊回答帐篷,然后人们就会振臂欢呼,算是确定了新郎的身份。[6]

有些时候,贵族家庭还是会召开挑选夫婿的大规模叼羊会,这种叼羊会有着很深的政治背景,通常是大家族之间为寻求政治同盟的目的而进行的联姻。参加这类叼羊会的,身份有着严格的限制,必须是姓氏高贵的蛮族贵族子弟,同时必须勇武有力。这时候有意进行政治联盟的大家族就会排出最俊美勇武的年轻人,他们之间再进行争斗。[6]

语言与文字[]

蛮族有自己的语言,被称为“蛮语”或者“荒文”。但是这种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蛮族认为那是因为古老的语言太过复杂,在流传中渐渐缺失的缘故。好在蛮族和东陆的接触使得他们适时地引入了东陆语言文字。除了少数生活地域偏远的蛮族,大部分人会使用东陆语言,甚至出于对东陆文化的推崇,在上层贵族中使用东陆语言是时尚和身份的标志。[6]

在东陆华族没有将文字带入东陆以前,蛮族最早使用岩画来记录历史和文明,然后发展为石刻板画。蛮族巫师则有一种独特的文字记录方式,直到胤末乱世开始前几十年,《石鼓卷》、《铁沁图说》等才有了东陆文字的简化版本。[7]

丧葬[]

生活在北陆的蛮族,认为生命死后灵魂将受到星辰的召唤而升天,他们将这种生命的归宿视为绝对的幸福。蛮族的《石鼓卷》中宣扬只有善良温存的灵魂才会受到星辰的垂青,而犯有罪过的人死后得不到星辰的眷顾,成为游荡的孤魂野鬼。[7]

蛮族的灵魂信仰主要体现在丧葬制度上。蛮族巫师认为尸体是束缚灵魂的牵绊,唯有尸体尽早消尽才能让灵魂早日得到星辰的召唤。每个蛮族部落在自己的领地内都有一处公共墓地,在地势较高处是贵族的考究墓穴,与平民的墓穴群相隔一段距离。很多部落流行同姓氏聚葬的方式,一般实行土葬。火葬限于部落首领、祭师和贵族。[7]

普通的蛮族将尸体裹以最讲究的野牛皮斗篷或新毡毯,在家族墓穴的底台安放数天,让灵魂与躯体脱离,然后把尸骨埋入土中。贵族和巫师们认为土葬的方式,灵魂与躯体脱离得并不彻底,影响到灵魂的飞升。所以有地位的人全都施行火葬,尸体的迅速消亡能够让亡者及早顺利升天。且火葬的过程较平民的土葬更加隆重繁杂。葬前需设木屋侍奉亡者如生前直至火化,并放有药材香料以防遗体腐烂发臭。火葬的时日由祭师观星择日,在此之前则停尸于家,有时甚至会停尸数月。火葬的木料均来自瀚州东部或是宁州,由此亦可体现出死者的地位,一般的蛮族百姓是无法搜集到足够用于火化的木料的。火化后的骨灰则建塔保存,供后人缅怀。[7]

建筑[]

帐篷[]

蛮族帐篷的支柱是用细木棍和骆驼毛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了圆形的围墙,搬迁时可以折叠,也可以用来做牛车的车板。帐篷顶是用柳条编成的扇形椽子制作的,中间是由四根横撑子构成的圆形天窗,可通气通烟,又可采光。帐篷的骨架搭好后,再覆盖上一层或两层羊皮的毡子。如果两次搬迁之间的间隔较长,蛮族也会用柳条和泥土代替毡子。[7]

圆形尖顶的帐篷在风雪天中阻力小,用毡子盖住天窗,雨雪漏不进来,也不会积在帐篷顶上。[7]

搬迁时,揭掉毡子,将支柱的椽子折叠起来扔到牛车上,哪里的水草肥美,就将车在哪里,支起帐篷就安下了家。[8]

帐篷门一般是接地的,风雨透不进来。掀开帐篷门,迎面就是火塘,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火塘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有一张低矮的木桌。挨着帐篷边整齐地摆放着一圈绘有各色花木柜木箱。箱柜前面,铺着厚厚的毡毯,这是家庭成员室内活动的中心。火塘后有一张用土垒起的床,上面铺一层厚厚的茅草,茅草上面再铺一层羊皮毡子,最后是棉布的被褥。帐篷的内壁上挂着弓箭,富贵人家还有挂毯。挂毯一般由羊毛和牛毛编织而成,贵重的还夹杂着金丝银线,画面一般是蛮族狩猎或与羽人夸父交战的场景,最著名题材的当属《逊王传》。[8]

卡宏[]

在瀚州的极北之地,三五层毛毡的帐篷也挡不住险恶的北风,于是蛮族人修建卡宏抵御寒冷。[8]

修建卡宏时,首先要在平地上挖出半人多深的长方形土坑,然后用松树或冷杉的树干贴着坑壁一根一根竖垒成墙,外面则用卵石做墙基。卡宏顶也是密排的原木。糊一层泥,铺一层草,再糊一层泥,再铺一层草,直到风一丝也透不进来。[8]

每四个卡宏会紧紧围成一圈,圈出一个方形的院子,其中背风的那个会稍短一些,留出一个缺口供牲畜进出。所有的卡宏的门都朝向内院,很宽,便于牲畜进出。牲畜是蛮族人的命根子,在最冷的夜晚,它们会被允许进入室内过冬。[9]

卡宏的内部装饰与帐篷大抵相同。[9]

外交[]

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蛮族剽悍的民风,自己的土地贫瘠,就要去抢别人的粮食;自己的牛羊挨饿,就要去占别人的牧场,他们信奉着这些简单而强硬的真理。他们西征殇州,东侵宁州,还时刻觊觎着东陆的广袤大地。如果不是因为无休止的内乱过多地消耗了自身的实力,他们的铁骑很可能早已踏遍了九州的每一 寸土地。[9]

参考资料[]

  1. 1.0 1.1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74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2. 2.0 2.1 2.2 2.3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75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3. 3.0 3.1 3.2 3.3 3.4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77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4. 4.0 4.1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78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5. 5.0 5.1 5.2 5.3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79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6. 6.0 6.1 6.2 6.3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80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7. 7.0 7.1 7.2 7.3 7.4 7.5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81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8. 8.0 8.1 8.2 8.3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82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
  9. 9.0 9.1 9.2 九州·创造古卷》(编纂:妖风 狗狗)第 83 页,北京赛迪电子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