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格大会是蛮族各部落主君会聚起来决定诸如战争、迁徙以及处理部落之间的纠纷等等大事的会议,不涉及部落内部事务。库里格大会的领袖称为库里格大君。[1]
蛮族世代生活在广阔的瀚州草原上,在东陆纪年的胤朝末年,他们分裂成了七个大部族和数十个小部族,相互之间争斗不休[可疑 – 讨论]。后来蛮族人最伟大的英雄逊王阿堪提以武力压服了瀚州各部,设立了库里格大会,“库里格”的意思就是“都坐下”,也就是让所有的部族,不论大小,都有说话的权力。他还在朔方原上建立了第一座游牧人的城池,名为“北都”(又称“悖都”)。瀚州草原人称北都是“中天下”,说它位居天下的中央,从这里向四面八方征伐都很方便,而其他的几十个小部落却无法对这高墙深垒的后方形成威胁。逊王希望以此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游牧民族,但烽火始终在浩瀚的大陆上熊熊燃烧,谁也无法制止。[2]
自“逊王”阿堪提始,至青阳昭武公吕归尘·阿苏勒·帕苏尔止,库里格大会共存在了五百余年。从早期小部落之间的松散联盟,渐渐演变成一个制度和体系都比较复杂的草原议会,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库里格大会就是诸部势力倾轧的一个舞台。库里格大君是蛮族名义上的统治者。[1]
起源[]
库里格大会起源于原始的民议制度,后由蛮族历史上著名的英雄“逊王”阿堪提确定为协调蛮族各部落间关系的议事制度。[1]
第一次库里格大会召开的时间在胤灵帝赤乌六年。在古尔沁部落的阿堪提统一草原各部之后,他派出骑手将各部落的主君召集到石鼓山下议事。不论部落大小,每一位主君都有座位坐,都有发言权。与会主君们轮流传递九束白马的尾毛,手持尾毛的人就可以站起来说话,互相可以争论,但是到了时间就要把尾毛传给身边的人,这样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这次大会中,各部共同推举阿堪提为第一任蛮族大君,又因其谦虚而称阿堪提为“逊王”。[1]
阿堪提开创的库里格大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坐下说话,不再有尊卑长幼,不再讲究势力和地位,库里格大君的人选由各部共同推举。蛮族人坐在一起,讨论蛮族人的未来。于是蛮族语言中表示“都坐下”意思的“库里格”一词被用来命名这一大会。大会也确定了蛮族的最高领袖是库里格大君,大君的标记是代表发言权利的九束白马尾被扎在战旗上,即“九尾大纛”。[1]
发展[]
在阿堪提死后,库里格大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九煵部主君的短暂统治之后,青阳部取得了蛮族各部中的领袖地位,库里格大君就此成为吕氏帕苏尔家族父子传承的世袭尊号。曾经参加库里格大会的一百多个部落渐渐演化为数个大部落和数十个小部落,而小部落的发言也不再被重视。[1]
在库里格大会的演变历史上,曾有三次与大会相关的重大事件:
1、在两次风炎北伐之间,青阳部主君吕戈·纳戈尔轰加·帕苏尔发动“南狩”,消灭了所有曾经投降胤武帝白清羽的蛮族部落。随后,吕戈召开了库里格大会,所有与会蛮族部落均臣服于青阳部的威权。
2、吕嵩•郭勒尔•帕苏尔初即位时,朔北部主君楼炎•蒙勒火儿•斡尔寒发动了叛乱。两军在北都僵持不下,最后朔北部重新臣服,重归于库里格大会。两部和亲。
3、胤喜帝五年,真颜部退出库里格大会,发动叛乱,后被青阳部九王吕豹隐•厄鲁•帕苏尔击败。真颜部被灭族。[1]
终结[]
随着部落间的对抗与吞并,库里格大会渐渐名存实亡。终于在胤末燮初年间,青阳昭武公吕归尘·阿苏勒·帕苏尔废止了库里格大会,统一蛮族,于大燮神武三年攻克北都,建立了君主制的青阳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