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州商會是一個鬆散的城市聯盟。自胤帝國以來,宛州大陸上逐漸發展了十大商業城市,稱為宛州十城:淮安、沁陽、通平、衡玉、雲中、和鎮、白水、柳南、青石、綏中。在一個城市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商人組成了各行業的商會,本城各行業的商會又組成城市的商業聯會,所有城市的城市商會通過一個商業貿易協定組成整個宛州商會。
每個城市都產生了一位商會分首領,或稱城主。這個地位是由其人在本城的商業地位決定的,誰的資本最雄厚,誰就會在下一屆擔任城主。城主的地位每年重新評定。但由於一般不會頻繁發生資本轉換,所以通常一個城主能在這個位置上坐十年或更久。
每個城主的產業大部分都在本城。雖然他們在其他城市也有產業,但都只佔少數。
在某城市,各行業商會調節本行業內部的事務。城市商會的作用則大得多,從維護治安到建設公共事業,到僱用軍團保護商會和城市,都是城市商會的職責。
平時所有的城主都在本城管理各種事項,但每年他們都會聚集到淮安,討論所有涉及城市間貿易的事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