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奇幻世界百科

修訂前九州地圖上的南淮

修訂後九州地圖上的南淮

南淮越遼山麓南側,是座處境微妙的城市。[1]最初為小漁村,後來發展為成為一座偉大的都市。[2]胤末時期,作為下唐的國都,它是東陸中僅次於天啟的繁華重鎮之一,地處宛州,與獨立於朝政之外的其他商會各城格格不入。羽烈王稱霸東陸,南淮城是監視和控制宛州商會的最佳地域,羽烈王卻始終沒有好好經營。[2]

源自越遼山的建河,流經南淮,水量充足,常常被人誤以為是建水[可疑,實際上卻僅僅是西江的一條支流。[1]整個南淮被建河一分為二,沿河而下是西江,再往西就是出海口。楚唐平原的豐腴依靠著便捷的水力源源不斷地輸送出來,一船船的糧食最終換來了城市的繁榮。[2]

地理位置[]

下唐國都城南淮,地處宛州,位於楚唐平原之上,越遼山麓南側,青石東北,沁陽正北。西江支流菁河橫穿南淮,將整座城市一分為二。[3]

城內環境[]

由於菁河橫穿南淮,城內橋也頗多,大體上分為拱橋和梁橋。橋梁建成之日,必定會在橋頭樹立一塊青石碑,除了書寫橋名外,還要篆刻下每位工匠的姓名,其中亦有相當數量的河絡。

  • 紫梁街

紫梁街,南淮城裡最繁華的地段。每到夜晚,街道兩旁就會擺出掛著各式宮樣燈籠的攤子,人聲鼎沸,賣點心的賣瓷器的賣裝飾品的應有盡有。也有販賣匕首的,其中有的是裝飾品,有的則是真正的武器,製作精良,這些攤主往往是裹著斗篷的河絡商販。

  • 獨槳船

南淮的獨槳舟也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長途的貨物運輸依靠大型河船,官家和富商則有游舫,尋常的百姓在城市中的往來則有一種名叫「篷篷船」的獨槳舟。船有烏篷,除去槳手,僅能坐下兩人。無論前行後退或是左拐右繞,完全依靠坐在船尾的槳手,利用一隻六尺長短的單槳就可以將整條船操縱自如。常常可見這樣的小船在眾多商船中穿梭自如,或載客,或送貨,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鳳凰池

鳳凰池溝通了進入南淮城的順風渠和南淮城外的淮溪(建水支流,上游源自越遼山脈),由人工開掘,整體開掘較深,可以通行下吃水較深的大型平底船隻。[3]

歷史地位[]

南淮城是下唐國都,是東陸中僅次於天啟的繁華重鎮之一,與獨立於朝政之外的商會十城格格不入。

由於商會巨額資金的支持,南淮在胤末燮初那二十年無休止的戰爭中得以保持著表面上的繁華勝景,但在這背後卻始終瀰漫著家破人亡的哭喊聲。每到災年,餓殍橫死城郊。據史書記載,單只胤朝喜皇帝九年一年,南淮城裡就餓死流民不下九千人,城外的亂葬坑都填滿了。[3]

風俗人文[]

作為東陸的商業重鎮,南淮無處不展現著東陸的繁盛,帝朝的榮華。城內娛樂消遣活動也很多,鬥狗鬥蟋蟀猜枚葉子牌,最有趣的是坐在酒肆里聽人說演義。演義的色角也常能收到看客們的禮物。

「文廟聽鍾」、「武廟看劍」是初到南淮的世家子弟一定要做的兩件事。文廟裡供奉著七百年前薔薇皇帝賜予百里氏的巨大銅鐘,而武廟裡是百里氏祖先追隨皇帝征戰時的佩劍。 南淮人還喜歡唱小調,宛州鄉下的《圓仔花》便是在南淮人人都會唱的小調。士族們則喜歡唱詠南淮夕照這一宛州勝景。

南淮多商人,大都敏銳怯懦,但有時也會有赴死的膽量。[3]

參考資料[]

  1. 1.0 1.1 九州·創造古卷》(編纂:妖風 狗狗)第 49 頁,北京賽迪電子出版社,2007年
  2. 2.0 2.1 2.2 《九州幻想·四年》精選集,第 14 頁,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
  3. 3.0 3.1 3.2 3.3 九州志網站 九州百科 上的「南淮」頁面(已無法訪問,於2009-09-08獲取)